top

没有一技之长,能否创业

很多人一想到自由职业或者创业,都觉得一定要首先具备很多很多条件和因素才能去做:“如果……就好了”,或者“要是……就好了”。比如,要是有团队就好了,要是有稳定货源就好了,要是有大客户就好了,要是有现成的产品就好了。我们总觉得需要有更多的资源、经验或者能力,才能去行动。其实,现实往往是反过来的,正是因为行动,才积累了资源、经验和能力。绝大多数自由职业者和创业者,并没有一个“完美的起点”,要么是出于赶鸭子上架,要么是出于一腔孤勇,就这么在混乱中开始尝试了。最近我读到了星云大师讲的《金刚经》,明白了一个道理:没有机会的时候,就创造机会;没有条件的时候,就创造条件。同样,你也可以,没有能力的时候,创造能力;没有资源的时候,创造资源;没有经验的时候,创造经验。这在佛学里面叫做:创造因缘。《金刚经》最开始那段话,是这么说的:如是我闻。一时佛在舍卫国。祗树给孤独园。与大比丘众。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世尊。食时。著衣持钵。入舍卫大城乞食。于其城中。次第乞已。还至本处。饭食讫。收衣钵。洗足已。敷座而坐。翻译过来就是:我听佛是这样说的。当时,佛祖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,和大比丘众共一千二百五十人居住在那里。到了吃饭的时候,释迦牟尼穿上袈裟,拿着钵盂,进入舍卫城中乞食。在城中按顺序挨家挨户乞食完毕后,回到住处。吃完饭,收拾好袈裟和钵盂,洗完脚,铺好坐垫就坐下了。你看,就只是这么一次说法,都要有恰当的时间、地点、听众、时点、穿着等等这么多各个方面的因缘才能聚合而成,世间又有什么事情不是这样的呢?你觉得没有资源、经验和能力的时候,与其观望等待,不如先去创造一个个机缘。无论是做自由职业,还是创业,所有启动的关键都在于:你敢不敢去行动并创造机会。讲一个马云的故事吧。我们都知道马云是阿里巴巴这个商业帝国的缔造者,却很少有人知道,他在创建阿里之前还有两段创业史。最开始的时候,他只是一个英语老师。没有客户资源,也没有创办公司的经验,但是他看到了当时杭州外贸发展过程中的翻译商机,于是在1991年和人合伙创建了「海博翻译社」。翻译社开始的经营也非常困难,甚至还有送鲜花、礼品这种附加业务。也正是在这样艰难的经营环境下,他锻炼了开拓市场的能力,也初次尝试经营公司。之后1995年,马云出国了,见识了互联网的巨大商机。很多故事里,出国认识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,和创建阿里之间的过程非常简单,似乎也是水到渠成的。其实,在回国之后、创建阿里之前,马云创办了「海博网络公司」,开始经营一个叫「中国黄页」的网站,也是国内第一家中文商业信息网站。这家商业网站是马云与当时的杭州电信合作开办的。尽管后来因为和合作方产生了分歧而不了了之,但也正是在创办这个公司和网站的过程中,马云又增进了对互联网运营、管理的认识。就这样,他在第二次创业中积累了后面创办阿里巴巴所需要的能力、经验和资源。马云的前两段创业经历,说明他在创业之初同样也面临资源短缺、经验不足等问题。他通过不断学习、找合作方、寻找资源,不断行动,不断创造了自己的机会。重要的是,他没有等到“完美时机”,而是通过行动去创造了条件。没有资源,可以试试找合作伙伴、外包、众筹,这样,尽管自己手上的资源有限,也可能争取盘活更多的资源了。没有经验和能力,可以试试先从一些小的项目和小作品开始,先展示出去,再根据反馈调整和优化。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迭代,慢慢积累了经验,也提高了能力。没有足够的经验、资源和能力,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开始自由职业或创业。关键在于,你是否愿意从现在开始,积累经验、寻找资源并提高能力。通过行动,你会更了解这个世界,也会更了解自己,在行动中学习、调整和积累,你会发现,那些看似庞大的障碍好像也没那么难以克服,那些看似遥远的未来和宏大的目标,好像也没那么遥不可及。最重要的是不要等待“完美时机”,而是抓住现在,开始行动。

THE END